首页 > 杂谈生活->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小海疼+ 论文 9792 次浏览 评论已关闭

  1978年6月,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的发掘震惊了世界,出土的一套编钟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令人惊叹。 曾侯乙墓是春秋早期的一个著名王侯级墓葬,它是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一号墓。 1978年6月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一号战国早期曾侯乙墓,是中国20世纪80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这套编钟由722件青铜编钟组成,均为右旋18音阶设计、可同时演奏8个八度的乐曲和一个六声音阶的乐曲。 乐钟由大小不同、形制各异的七音钟组成的大型打击乐器组合,它以精湛技艺与丰富内涵著称于世! 它代表了春秋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考古史上所能见到最早、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乐器组合。 它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这套编钟为研究春秋时期音乐发展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乐器制度及铸造工艺的珍贵资料。

  一、曾侯乙编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发现的青铜编钟

  1976年湖北随县擂鼓墩出土了一套青铜编钟,它以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闻名于世。 这套编钟由488件青铜编钟组成,它们高低错落、大小相间、长短一致、轻重相衬。 它最大的一件长94.5厘米,最小的也有57厘米,它们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编钟。 曾侯乙(公元前555年—公元前381年),姬姓,名参(参),字子申,又称曾子或申子等。 他是战国早期楚曾侯乙(楚惠王)儿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个,曾被楚惠王封为“大司马”、“大良造”或“大工造”等高级官职和爵位的最高长官。

  二、曾侯乙编钟的音乐性能优越,音域宽广,音量宏亮,音色圆润浑厚。

  编钟采用中国古代青铜冶铸工艺和现代高科技手段结合的先进手段,采用传统的“范铸法”和“失蜡法”铸造而成。 它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编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这套编钟按音阶排列组成两组三个不同音高的音列,其中有两组八度音阶组成一套完整音乐作品; 另两组三度音阶组成一套完整音乐作品。 钟架上有八组乐音(两种):①宫(C、E),②商(a、e),③羽(c、d),④大征(d、f),⑤变宫(a、d); 钟架上还有十六个不同音高的“音位”,这也是世界最早的乐器组合。

  三、曾侯乙编钟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这套编钟的出土,不仅为中国音乐考古和文物考古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也大大推进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研究。 曾侯乙编钟所演奏的乐曲,以《战争论》《风伯雨师》《十面埋伏》等最为著名。 曾侯乙编钟在音域上比春秋晚期楚国编钟早半个八度的音程出现,但它们的十二律形式却完全一致,可以说它们是同一套编钟的不同音调。 从这些珍贵的青铜乐器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金属冶炼技术和制法、铸铜工艺、装饰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和发展脉络,而且还能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创造力和非凡的智慧。

  四、曾侯乙编钟的发现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史和先秦礼乐制度的珍贵资料。

  在曾侯乙编钟的铭文中,还发现了我国最早的一批用于记谱的“七音”:宫、商、角、征、羽、变宫和变羽,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曾侯乙编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之王”。 曾侯乙编钟为礼乐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是我国珍贵而独特的文化遗产。 随着科技技术迅速发展,人们对曾侯乙编钟进行了全方位科学保护,但也不可避免地给编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由于保存不当等原因,钟体上出现一些裂痕和腐蚀斑痕;钟体表面还残存着明显被腐蚀的痕迹。 为更好地保护和研究这些文物,国家文物局决定对曾侯乙编钟进行全面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