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平面图(北京故宫博物馆平面图高清大图)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它的前身为明永乐帝朱棣于1406年建成的“大内黄”(故宫内廷),永乐帝迁都北京后于1420年建成“大内”(紫禁城内前朝后寝),之后明代大部分时间里这里都是用作皇宫。 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 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在古代以五行学说为基础的阴阳家学说中,故宫又称“阴”或“殿宇”。《周易》说:“天可汗出!”意思是皇帝可汗能由这里出来。 《诗经》说:“南有启明,北有长庚”;《尚书·洪范》说:“日月得天而能久照”;易经传:“乾道变化”;长庚就是指木星。
1、太和殿:
太和殿是中国最大的木结构大殿,故宫内的主要大殿之一。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面积为3571平方米,高33米,是一座重檐庑殿顶建筑。 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嘉靖、万历年间扩建。 清代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曾进行过修缮。 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国家举行大典的地方。
2、中和殿和保和堂: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后,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朝会的场所。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重修时改名为中和殿,殿内供奉着三大殿之首的天位中和之神,意为天地之间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是皇帝。 保和堂:位于太和殿后,是举行重大庆典时供皇帝、后妃居住使用的大殿。 太和殿:位于紫禁城中心,是明清王朝举行朝会的场所,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殿堂。
3、乾清宫:
乾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和处理日常政务及藏书处。乾清宫位于紫禁城内廷西六宫(太和殿、乾清官和乾清门)以北,其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南为永福宫,北为神武门。 乾清宫的建筑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 乾清宫分为前室和后室,前室是皇帝皇后的寝宫(太和殿),后室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皇帝处理后妃婚丧等大事的地方,包括皇极殿至宁殿之间。 乾清宫平面呈长方形,面宽三间,进深五间。
4、坤宁宫:
位于宁寿宫后,为三大殿之首,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俗称“金銮殿”。清朝时俗称“乾清宫”。坤宁宫是紫禁城内三大殿之一,位于紫禁城南北中轴线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高21米。平面呈长方形。建筑形式上有一种前低后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