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哪天(2023年冬至是哪天几月几号开始)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为冬至。 “冬至”是指北半球的冬天,这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位于北纬23°26')。 “冬至”这天虽然北半球阳光直射南回归线(位于北纬23°26'),但南纬23°27'和北半球同纬度的国家并不一定都有“冬至”这一天。 我国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的早上还是会比较冷的哦。 因为我国大多数地区是南方,如果冬天气温低可能会下雪。 那你们知道冬至有哪些习俗吗?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吃饺子
冬至吃饺子,是流传千年的习俗。 民间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乡亲饥寒交迫,不少人耳朵都冻烂了,于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煮,捞出来剁碎做成耳朵下锅,给人们每人盛了一碗说:“吃了耳朵肉,不冻手和脚。” 百姓们为了纪念张仲景舍药留下知识都在冬至这天包饺子下锅。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至少在汉代就有了,到了唐宋时期,每逢冬至人们以吃饺子为主。 饺子又称“娇耳”是由东汉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出来的;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将面和成薄饼叫“娇耳”或“扁食”;华佗还用其学到的手法,将其神效做成娇耳的形状并加以改造,使之具有消寒化食的疗效;三国时期张仲景发明了“祛寒娇耳汤”并流传至今。
二、喝羊肉汤
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冬至的时候有喝羊肉汤的习俗,传说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其冬至日,以验天时,候冬至、日短者,一日而长;分也。” 汉代以前就有记载,当时的人们把冬至称为“冬节”,并认为过了冬至以后离春天不远了。 在冬至这天人们会吃羊肉和一些驱寒保暖的食物。 古人认为,在寒冷的冬天里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对于治疗冻疮、驱寒保暖有很大帮助。所以在我国很多地方都会在冬至这一天喝上一碗羊肉汤。
三、晒冬白
冬白,也称萝卜冬白,是指从冬至开始一直到来年正月的蔬菜。 在四川地区有谚语“冬至萝卜夏至葱”,这说明了冬天最冷,要吃白萝卜,所以有这个习俗。 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之一,这一天白天会变长,黑夜也会变短。因为日照时间比平时短了很多,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保暖。 冬白的种植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等南方地区。 所以在南方的农村里有一句俗语“冬白白了头”。 冬天到了,你在忙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