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杂谈生活->子虚赋表达了什么(子虚赋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子虚赋表达了什么(子虚赋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小海疼+ 论文 3792 次浏览 评论已关闭

  子虚赋表达了什么(子虚赋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子虚赋是三国时期曹植的一篇赋,这篇赋是曹丕对曹植的《燕歌行》的改篇,并自言其创作意图是要比曹植写得更好,更能表现自己。因此他把《燕歌行》中描写男女恋情、抒发个人愁绪的部分修改为自己抒发心情的部分。并作了三个部分,分别是:第一部分,叙述了他在失宠后所受到的冷落;第二部分,叙述了自己被疏远而产生的烦闷;第三部分,描写了自己内心怅然惆怅与寂寞凄凉。最后曹操感叹说“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这篇赋虽然主题思想没有大变,但是在结构上却有很多变化和新发展。 关键词:曹植子虚;曹丕;曹植;曹丕

  一、主题思想:感事怀人,追求理想

  《子虚赋》,用曹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欲说还休。”这篇赋是曹植借着对自己处境的叹息与感慨而写成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写自己从被曹丕冷落到被疏远的处境来表达出自己“感事怀人”的情怀。但这篇赋在精神上并没有受曹植《燕歌行》所影响,而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独特的视角上进行表现,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人从失落到失望到绝望再到希望,最后达到了一种悲剧效果。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这篇赋在主题思想上有哪些特点。

  二、艺术特色

  曹植的作品《子虚赋》,写于曹操死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当时曹丕刚继承了王位,而曹植又在立储之争中失败,于是曹丕对曹植的不满日渐加深。曹植也深知自己的处境,在政治上处处遭受迫害,这使他更加思念母亲和弟弟。所以,他才会对这篇赋有这样的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最后,他也觉得这篇赋很符合他的心情:“慨当以慷”、“慨”是感叹之情。于是就在赋中借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名句来抒发自己内心的苦闷。

  三、作者心态的变化

  曹丕在子虚赋里自言自己“惟自怀感”,从曹植的《燕歌行》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篇赋也不例外。赋中写到: 余既得子虚,喜不自胜。已而叹曰:“嗟乎!此真有子也。”于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忽忆子虚曰:“昔年多病失欢爱,今幸得全良朋。”遂赋诗以自遣。 子虚和曹丕都是有才能的人,因此他们之间有过亲密的关系,曹丕甚至说子虚赋中的“欢爱”就是曹植所作的《燕歌行》中的“欢爱”一语即出于此赋中来的。而子虚赋也的确体现了他们之间亲密关系: 自言本不幸,适值多病;遂思交游,以乐余生。顾惟贤相以礼法为重,不欲以色取人。操谓子虚曰:“卿言非及此也!汝岂有终身无宠?曹氏父子亦复多幸之!”

  四、采用描写与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在《子虚赋》中,曹植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他内心的痛苦,而曹丕却采用了“白描”手法。曹植在第一部分写到自己被冷落之后的感受: “还见宫中朝臣,及诸王左右。悲不自胜,恸哭出宫门”; 而曹丕却只用了五句话就将自己内心的悲哀概括出来:“遂叹息曰:‘哀哉,子虚!以我为不信者耳!’” 曹植对自己被冷落而感到愤慨,曹丕用“哀哉”一词表示他心中的叹惜。这样描写与议论相结合,表现了作者面对现实生活和感情生活的矛盾心理。

  五、结语

  通过对曹植和曹丕这两篇赋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从题材内容和结构方式来看,无论是《燕歌行》还是《子虚》都不能同曹丕的这篇赋相比。而且,通过对两篇赋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曹丕在辞藻上的一系列变化也体现出了他文学创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