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原文及翻译(庄子逍遥游全文原文及翻译注释)
逍遥游,又名逍遥游、游仙者。 出自《庄子·外篇•大宗师》,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的记载,原文如下: “子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庄子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人生境界及处世哲学。 逍遥游主要是指庄子通过寓言故事所表达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理想境界。 本篇主要讲述了庄子本人的人生哲学:“无己”、“非我”、“物我两忘”的境界和理想,以及他所主张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理想境界(即“逍遥游”)。 庄子在文中还阐述了很多做人处事原则:“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1.“无己”、“非我”、“物我两忘”的境界
【原文】 “无己”、“非我”、“物我两忘”,这是庄子的人生理想,体现了他的逍遥游思想。 【注释】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
“此道本无名,出于太古,上达于天,下逮于人。” 这是说人类的“本”与大自然有关联,所以才产生了人类社会这个“末”;人类的“性”与宇宙有关联,所以才产生出了人类社会。 庄子把这些联系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他说:“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这是说人在变化之中又能把握自己的本性与自然的道理。
3.“逍遥游”是庄子理想中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理想境界
天下之物,有穷达皆为养耳,不是养耳皆为聪。 故曰:“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并非先天具有超常的智慧(当然是先天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修养达到了无己、非我的人生境界。 所以说:“天下之物各有其志”(“天下之人”就像“鱼”一样各有其目标和理想);“任天下之物为万物之一”才能成就圣人的事业。 因此:“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名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应该效法天道,顺其自然;地就是大地,而天是最大的;人要效法万物之中最为柔弱者)。
4.与人交,不处也(3)(9)
①不处:不与人相处。 ②处:停留,这里指不接触。 ③物我两忘:忘物,忘形,使心斋。 ④形神聚而百骸和:使精神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 ⑤游世之所适:到处去寻求快乐。 ⑥游物之所适:指不受外界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