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是什么意思(破窗效应是谁提出来告诉我们的含义和启示)
内容摘要: 破窗效应的故事源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20世纪60年代所做的一项实验。 他把一栋建筑物的前门和窗户玻璃打碎了,并把碎片扔在地上,让人们去找这些碎片。 没过多久,人们发现大楼里的住户丢了很多东西,包括一些名贵家具、名贵宠物甚至还有小孩玩的玩具。 这些东西很容易被找回,而一旦发现东西被弄坏后没人愿意再修理或赔偿,于是这些物品就在破坏中被丢弃了...... “破窗效应”由此得名,即一个房间如果乱扔垃圾、吐痰、或打坏了一扇门窗,没人去管会怎么样,但如果有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往里扔垃圾或吐痰而没人去管会怎么样?
一、破窗效应的心理学含义
这一心理学效应,实际上就是环境污染的负效应。 环境污染包括:(1)公共卫生问题,如环境卫生差、随地吐痰等;(2)犯罪行为,如街头打架、盗窃、吸毒等;(3)道德败坏,如公共场所吸烟、随地大小便等;(4)公共设施的损坏或污染。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打坏一个人的东西或随地扔一片垃圾,没人会去管它,但如果有人打破一扇门窗而不去修补时,会有很多人效仿——因为破窗效应就是“破窗”的反例。 在社会生活中“破窗效应”现象屡见不鲜。 比如一些公共场所经常有一些脏乱现象存在;很多家庭中经常发生“破窗”现象;社会生活中的犯罪案件中有很多是因为环境问题导致的犯罪。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很容易进去、很容易发现小偷、很容易找到东西、也就不会产生去偷东西了。
二、破窗效应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首先,企业要有道德底线。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企业内部出现了“破窗”现象,企业领导者首先就要反省自己的管理是否也存在“破窗效应”。 一个团队如果被打烂一扇窗户玻璃,就没人去捡捡起来,更不会去修补或破坏第二扇窗户;如果一个团队出现了“破窗效应”,那么这个团队就很难凝聚在一起,就很容易形成一盘散沙。 其次,企业要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破窗效应”使企业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的环境问题。 所以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不仅要靠制度和法律,更需要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自我约束来实现。 比如:加强员工管理、建立监督机制、强化团队建设等等。
三、如何利用破窗效应来加强管理
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善于发现并及时消除管理中的漏洞,要做到“防微杜渐”,防止小的错误演变成大的灾难。 (1)管理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组织文化环境,而良好的组织文化环境首先是在工作氛围中营造出公平、公正、民主、公开、竞争、有序等氛围。 (2)管理是建立一个良好的秩序是建立一个公平有序环境; (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是管理中必须遵守的,管理者应根据规则进行奖惩。 (4)要不断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加强监督和执行力度。 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管理者在与下属沟通时要注意语气和态度,切忌动辄指责和批评下属。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只有制度健全了,纪律严明了,才能让员工感受到组织对自己行为后果的重视,从而激发员工不断改进自己、完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