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杂谈生活->拮据的拼音(拮据的拼音怎么读和意思怎么写)

拮据的拼音(拮据的拼音怎么读和意思怎么写)

小海疼+ 论文 4694 次浏览 评论已关闭

  拼音是什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在使用拼音。 其实,我们说的是汉语拼音,它是我国唯一的一套国际标准注音符号系统。 但就在最近几十年间,它却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经费紧张”。 “经费紧张”并不单指拼音方面,还有汉字方面、汉语拼音方法的研究、汉语拼音方案的修订等。 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些话题的内容,欢迎来到本期专栏《拮据的拼音》。

  一、汉语拼音之争

  拼音之争是汉语拼音的诞生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话题。 在建国初期和“文革”期间,我国在制定《汉语拼音方案》时,使用了苏联的方案。 然而,这种“拿来主义”是不可取的:一来因为当时苏联提供给中国使用的拼音方案与《汉语TV》有着较大差别,二来苏联是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相悖也不好处理。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情况:在建国后不久,汉语拼音便被否定掉了!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原因就在于汉语拼音并没有解决我国语文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例如:我国一些常用汉字的书写不规范、注音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国际上对于拼音方案的认可度不高等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国人。

  二、“汉语拼音之父”张化明

  张化明(1910-2004),字子仁,笔名化明,浙江绍兴人。 1938年春,他毕业于浙江大学经济系。 1942年3月到1944年10月,他在浙江大学任教期间从事汉语拼音方案的研究工作。 1947年秋,张化明进入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语言文字研究组工作。 1952年6月张化明从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先后在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学院任教,并兼任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兼文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上海外国语学院教授等职。 他在汉语拼音方面有重要贡献,先后撰写了《汉语拉丁字母方案》(《中国语文》1958年第1期)、《汉语罗马字母方案》(《世界百科全书·中国语言》1993年版);在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一届年会上主持了“汉语拼音系统和标准的讨论”;在国际音标会议上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国际委员会委员,为汉语拼音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作出了贡献;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任顾问;曾任上海外国语学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等职。

  三、“汉语拼音之母”——王福时

  王福时,中国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在此期间她还参与了国家统一多文字及注音字母标准的制定工作。 从1954年到1965年,她负责起草汉语拼音方案和罗马字符号。 她的贡献主要在于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 由于汉语拼音方案具有通用性,并且可以推广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王福时于1963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任命为国际标准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委员。 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在王福时等人参考了英、法、德等国的拼法后制定出来的,被称为“汉语拼音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