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忌讳的是什么(56民族中哈尼族有多开放)
“哈尼”一词在彝语中为“黑”的意思,意为“太阳”,所以彝族称哈尼族为“黑彝”。 哈尼人居住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南部,主要分布在弥勒县新哨镇、关门乡、新街乡和西屏镇,还有少部分散居在勐养镇一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传泽等利用线粒体 DNA和转座子测序技术,对云南的三个不同族群(哈尼、彝、苗)(分别是红河南岸的红河人、文山地区的广南人和西双版纳的景颇族人)进行了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这三个族群之间存在明显的亲缘关系。与其他三个民族相比,红苗间亲缘关系最近。 李传泽等还发现,哈尼族分布在红河流域的弥勒县和关门乡一带,并形成了一个以红河为中心的多族群混居区。 该研究揭示了云南三种不同族群之间亲缘关系的起源,为研究云南其他族群之间相互作用、演化和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 2020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发布《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刊》(简称《院刊》)评选结果显示,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是“哈尼——苗”民族大调查项目最终入选单位。
1.居住环境
哈尼族,本为濮人。《大史》记:“濮人本名哈尼。”《后汉书》说:“哈尼,濮人也。”后渐称濮人为哈尼族。 在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县南部、红河北岸的部分山区,居住着一个人数近30万的民族―――哈尼人,他们中多数生活在海拔1200~2000米之间的山区。 他们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口众多,居住分散,民族风情浓郁的民族。 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于红河南岸的弥勒县和南部山区的新街乡、关门乡。 在红河州境内,分布着一个由蒙、彝、苗、傣等8个支系组成的哈尼族最大群体―――哈尼族聚居地区,其中弥勒县境内主要居住着哈尼族;新哨镇和关门乡境内主要居住着彝族;而西屏区和勐养区内主要居住着傣族。
2.饮食习惯
哈尼族的饮食主要是大米和玉米,以煮、烤、烧见长。制作技艺精湛,蒸出来的米饭软糯清香,烤出的玉米香甜可口,有“三天不吃米饭便浑身无力”之说。 “酸马奶”是哈尼族最有特色的食品。哈尼族人常将一小块奶干切成几片装在一个大木碗里,在火上烤干或在开水里烫热,把奶干掰成块块,放入碗中,加上红糖、蜂蜜、白酒搅拌均匀后食用。 哈尼族还擅长制做“三色”菜:用蚕豆、豌豆、小青菜等制成的三种菜各有不同风味:大白豆做的三色饭;蚕豆煮熟后染上一种颜色,叫做“紫香饭”;用水浸软的小青菜煮熟后切成小块或切成细丝拌上油盐及调料食之,称为“油盐饭”。
3.服饰与习俗
哈尼族男女均穿右衽长袍,上系对襟小衫,下着长裤,头戴竹笠或斗蓬,戴尖顶帽、竹笠、小草帽。 哈尼族服饰色彩鲜明、朴素大方。 哈尼族男子的头巾有宽窄两种,长巾长达3米,短巾仅30厘米左右;长巾外常罩一件对襟小衫作为装饰;短巾外罩一件对襟小衫或无袖背心作装饰。 哈尼族妇女的服饰以青色为主,青蓝色、白色等色也较普遍。头上戴竹笠或斗蓬,腰系腰带或围裙。她们一般喜欢戴包头帽或大帽,但无戴头巾之习惯。